找到
48
篇与
爱坤
相关的结果
- 第 7 页
-
Windows系统下使用批处理文件实现微信双开---两行代码实现微信双开 正文: 微信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然而,微信官方客户端并不支持多开功能,即同时登录多个账号。这对于需要在同一台电脑上管理多个微信账号的用户来说,无疑带来了不便。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个简单实用的技巧,通过两行简单的批处理代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实现微信的双开甚至多开。 准备工作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你的电脑上已经安装了微信客户端,并且微信的安装路径是默认的,即微信的可执行文件(WeChat.exe )位于 哪个目录下。如果你的微信安装在其他位置,请相应地修改下面的批处理文件中的路径。 m5j1134u.png图片 创建批处理文件 1. 打开记事本或任何文本编辑器。 2. 复制并粘贴以下代码: @echo off start "" "c:\program files (x86)\tencent\wCchat\wCchat.exe" start "" "c:\program files (x86)\tencent\wCchat\wCchat.exe" 3.将文件后缀改为 .bat 后缀,例如 双开微信.bat m5j11ef2.png图片 运行批处理文件 1. 找到你刚刚保存的批处理文件,双击运行它。 2. 如果一切正常,你的电脑上应该会同时打开两个微信客户端。 m5j11n27.png图片 注意事项 确保你的微信账号没有处于登录状态。 确保批处理文件(.bat)的执行权限已正确设置。 确保微信的安装路径与批处理文件中的路径一致。 微信多开可能会受到微信官方的限制,如果遇到任何问题,请确保遵守微信的服务协议。 结语 通过上述简单的步骤,你就可以Wwindows操作系统中实现微信的双开或多开。这不仅方便了需要同时管理多个微信账号的用户,也为日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 -
新服务器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 1.检测是否限制密码重复使用次数 检测类型:检查密码重复使用次数限制 风险等级:中危 风险描述:未限制密码重复使用次数 解决方案:1、配置文件备份cp -p /etc/pam.d/system-auth /etc/pam.d/system-auth.bak 2、在【/etc/pam.d/system-auth】文件【password sufficient】后面添加或修改remember=5 2.检查是否设置无操作超时退出 检测类型:检查是否设置命令行界面超时退出 风险等级:中危 风险描述:未配置命令行超时退出 解决方案:1、在文件【/etc/profile】中添加tmout=300,等保要求不大于600秒 2、执行命令source /etc/profile使配置生效 3.检测PHP是否关闭错误提示 检测类型:PHP报错误信息提示 风险等级:中危 风险描述:未关闭错误信息提示的PHP版本有:7.4 解决方案:1、根据风险描述,在【软件商店】-【运行环境】找到对应版本的PHP插件,在【配置修改】页面,将display_errors设置为关闭并保存 4.检测当前服务器的MySQL端口是否安全 检测类型:MySQL端口安全 风险等级:中危 风险描述:当前MySQL端口: 3306,可被任意服务器访问,这可能导致MySQL被暴力破解,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1、若非必要,在【安全】页面将MySQL端口的放行删除 2、通过【系统防火墙】插件修改MySQL端口的放行为限定IP,以增强安全性 3、使用【Fail2ban防爆破】插件对MySQL服务进行保护 5.检查重要文件是否存在suid和sgid权限 检测类型:检查拥有suid和sgid权限的文件 风险等级:中危 风险描述:以下文件存在sid特权,chmod u-s或g-s去除sid位:"/usr/bin/chage、/usr/bin/gpasswd、/usr/bin/wall、/usr/bin/chfn、/usr/bin/chsh、/usr/bin/newgrp、/usr/bin/write、/usr/sbin/usernetctl、/bin/mount、/bin/umount、/sbin/netreport" 解决方案:1、使用chmod u-s/g-s 【文件名】命令修改文件的权限 6.检查是否允许空密码sudo提权 检测类型:检查是否允许空密码sudo提权 风险等级:中危 风险描述:以下sudo文件存在NOPASSWD标记:【/etc/sudoers.d/90-cloud-init-users】 解决方案:1、打开/etc/sudoers或是/etc/sudoers.d下的文件 2、删除或注释【NOPASSWD】标记所在行 3、或者使用一键修复处理安全风险 7.检测类型:检查SSH密码修改最小间隔 风险等级:中危 风险描述:【/etc/login.defs】文件中把PASS_MIN_DAYS大于等于7 解决方案:1、【/etc/login.defs】 PASS_MIN_DAYS 应设置为大于等于7 2、PASS_MIN_DAYS 7 需同时执行命令设置root 密码失效时间 命令如下: chage --mindays 7 root 8.检测类型:TCP-SYNcookie保护检测 风险等级:低危 风险描述:未开启TCP-SYNcookie保护 解决方案:1、在【/etc/sysctl.conf】文件中添加net.ipv4.tcp_syncookies=1 2、然后执行命令sysctl -p生效配置 -
渗透口诀 本文提供了一系列渗透测试的口诀,指导如何进行网络安全渗透测试,包括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寻找和利用漏洞。 渗透口诀的文字提取如下: 进谷歌找注入 没注入就旁注 没旁注用O day 没O day 猜目录 没目录就嗅探 爆账户找后台 传小马放大马 拿权限挂页面 放暗链 清数据 渗透企业实战版 搞企业 先扫描 扫描器商业好 默密码都知道 社工库找一找 邮箱号先列好 九头蛇跑一跑 搞不定放大招 找插件挖一挖 发邮件凭伪造 没邮箱搞网站 二级域皆可爆 老漏洞 没修好 新漏洞刷一票 干研发Git找 源代码全都要 CDN可以跳 防火墙可以撬 堡垒机可以秒 云防护可以秒 是企业没有哪家搞不了 这个口诀概括了渗透测试的常见步骤和技巧,从信息搜集到漏洞利用,再到最终的权限提升和持久化攻击。 图片中的口诀是关于渗透测试的步骤和技巧,具体解释如下: "进谷歌找注入":使用搜索引擎(如Google)搜索可能存在SQL注入漏洞的网站。 "没注入就旁注":如果没有找到SQL注入漏洞,尝试使用旁注攻击,即利用同一服务器上的其他网站进行攻击。 "没旁注用O day":如果没有旁注攻击的机会,尝试使用Oday漏洞,即已知但尚未修补的漏洞。 "没O day 猜目录":如果没有Oday漏洞,尝试猜测网站的目录结构,寻找敏感文件或信息。 "没目录就嗅探":如果目录猜测不成功,使用嗅探工具来捕获网络流量,寻找有用的信息。 "爆账户找后台":通过嗅探或猜测等手段获取用户账户信息,然后尝试登录后台。 "传小马放大马":上传小型后门程序(小马),然后利用它来上传更大的后门程序(大马),以获得更多控制权。 "拿权限挂页面":获取网站权限后,可能会挂上自己的页面,如黑页。 "放暗链 清数据":可能会植入暗链,或者清除网站的重要数据。 "渗透企业实战版":这是对企业网站进行渗透测试的实战方法。 "搞企业 先扫描":对企业网站进行初步的扫描,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扫描器商业好":使用商业级的扫描工具进行更详细的漏洞扫描。 "默密码都知道":很多系统使用默认密码,这些默认密码是众所周知的。 "社工库找一找":在社会工程学数据库(社工库)中查找可能泄露的账户信息。 "邮箱号先列好":列出可能用于钓鱼攻击的邮箱地址。 "九头蛇跑一跑":使用Hydra等工具尝试破解登录账户。 "搞不定放大招":如果常规方法不行,尝试更高级的攻击手段。 "找插件挖一挖":寻找网站使用的第三方插件中的漏洞。 "发邮件凭伪造":通过伪造邮件来欺骗用户,获取敏感信息。 "没邮箱搞网站":如果没有邮箱信息,直接攻击网站。 "二级域皆可爆":攻击网站的二级域名,这些域名可能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 "老漏洞 没修好":利用尚未修复的老旧漏洞。 "新漏洞刷一票":利用新发现的漏洞进行攻击。 "干研发Git找":尝试获取研发团队的Git代码仓库,以寻找敏感信息。 "源代码全都要":获取源代码,以便深入分析漏洞。 "CDN可以跳":绕过内容分发网络(CDN)的防护。 "防火墙可以撬":尝试绕过防火墙的防护。 "堡垒机可以秒":快速攻破堡垒机(一种安全设备)。 "云防护可以秒":快速攻破云安全防护措施。 "是企业没有哪家搞不了":表示没有企业是渗透测试无法攻破的。 这个口诀强调了渗透测试者应具备的多种技能和策略,包括信息搜集、漏洞利用、社会工程学、密码破解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仅用于合法的渗透测试和安全评估,未经授权对系统进行渗透测试是违法的。 是的,除了上述提到的渗透测试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技能和策略: "渗透测试白皮书":阅读和理解渗透测试相关的白皮书,以获取最新的技术和方法。 "CMS大法好":针对内容管理系统(CMS)的特定漏洞进行攻击。 "挖0day得永生":挖掘未公开的漏洞(0day),这些漏洞往往具有很高的价值。 "代码审计别忘记":对代码进行审计,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内网渗透步步惊心":在内网中进行渗透测试,这需要更深入的技术和策略。 "社工工程学攻击":利用社会工程学技巧获取敏感信息或诱骗用户进行不当操作。 "日志分析找出马脚":通过分析系统日志,寻找攻击的蛛丝马迹。 "Linux和Windows系统都要熟":熟悉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它们是网络服务的主要平台。 "无线网络攻击要精通":对无线网络进行攻击,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漏洞。 这些技能和策略都是网络安全渗透测试的一部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同时,重要的是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在进行渗透测试之前,必须得到目标客户的授权。 -
域名解析dns说明 1.类型 当你在设置域名解析时,通常会看到几种不同的DNS记录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DNS记录类型及其用途: A记录(地址记录):这是最常见的DNS记录类型,用于将域名指向一个IP地址。 当你输入一个域名时,DNS服务器会查找这个A记录,并将请求转发到相应的IP地址。 AAAA记录(IPv6地址记录):与A记录类似,但用于指向IPv6地址。 CNAME记录(规范名称记录):用于将一个域名指向另一个域名。当你想要为某个域名设置别名时,可以使用CNAME记录。 MX记录(邮件交换记录):用于指定邮件服务器的地址。当你设置邮件服务时,需要设置MX记录以确保邮件能够正确发送到正确的服务器。 NS记录(名称服务器记录):用于指定域名的DNS服务器。当你注册域名时,通常会有默认的NS记录指向域名注册商提供的DNS服务器。 TXT记录:用于添加文本信息,如SPF(发送方策略框架)记录,用于防止电子邮件地址被伪造。 SRV记录(服务记录):用于指定特定服务的服务器地址,如VoIP服务。 PTR记录(指针记录):用于反向DNS查找,将IP地址映射回域名。 SOA记录(起始授权记录):包含关于DNS区域的重要信息,如序列号、刷新时间、重试时间等。 CAA记录(证书颁发机构授权记录):用于指定哪些证书颁发机构可以签发SSL/TLS证书。 2.线路类型 在DNS解析设置中,线路类型(也称为解析线路或解析策略)是用来指定不同网络运营商如何访问你的网站或服务的。 这些线路类型可以帮助你优化不同地区用户的访问体验,确保他们能够快速访问到你的网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线路类型: 默认线路:这是没有特别指定线路时的默认选择,通常用于所有用户。 境外线路:这个线路通常用于非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访问,如果你希望国际用户能够访问你的网站,可以选择这个线路。 移动线路:这个线路通常用于中国移动网络用户,如果你发现移动网络用户访问你的网站时存在速度问题,可以考虑使用这个线路。 电信线路:这个线路用于中国电信网络用户,如果你发现电信网络用户访问你的网站时存在速度问题,可以选择这个线路。 联通线路:这个线路用于中国联通网络用户,如果你发现联通网络用户访问你的网站时存在速度问题,可以选择这个线路。 教育网线路:这个线路用于中国大陆的教育网络用户,如果你发现教育网络用户访问你的网站时存在速度问题,可以选择这个线路。 本地线路:这个线路通常用于特定地区的用户,如果你希望某个地区的用户能够优先访问你的网站,可以选择这个线路。 通过设置不同的线路类型,你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用户优化DNS解析,从而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 通常,这些设置可以在你的DNS解析服务提供商的控制面板中进行配置。 将域名解析到所有线路类型并不会直接提高网站加载速度。实际上,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问题。 3.总结 当你将域名解析到所有线路类型时,这意味着你的DNS解析设置允许来自不同网络运营商的用户访问你的网站时,都会尝试使用各自的默认DNS服务器进行解析。这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延迟:不同线路的DNS服务器可能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这可能会增加解析请求的延迟。 不一致性:不同线路的DNS服务器可能会缓存不同的记录,这可能导致用户访问网站的IP地址不一致,从而影响网站的加载速度。 管理复杂性:管理多个DNS记录可能会增加复杂性,尤其是当你需要更新或更改DNS设置时。 为了提高网站加载速度,你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CDN(内容分发网络):CDN可以将你的网站内容缓存到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器上,从而减少用户访问时的延迟。 优化DNS解析:选择合适的线路类型,确保你的DNS设置能够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最快的访问速度。 使用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这可以增加DNS查询的安全性,但不会直接影响加载速度。 监控和测试:定期监控网站的加载速度,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DNS设置。 总之,优化DNS解析设置应该基于实际的网络情况和用户分布,而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线路类型都包含在内。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你的目标受众和网络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线路类型,以实现最佳的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 -
CC攻击和DD攻击的攻击方式也有所区别 CC攻击,即Challenge Collapsar攻击,是一种针对Web服务器的攻击,它通过发送大量的HTTP请求来耗尽服务器的资源,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这种攻击通常模拟正常用户的浏览行为,目的是让服务器忙于处理这些请求而无法响应其他用户的请求。 DD攻击,即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是一种更复杂的攻击方式,它利用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同时对目标发起攻击,以此来放大攻击的效果。DD攻击可以模拟正常用户的请求,也可以发送大量无效或恶意的数据包,目的是使目标服务器或网络资源不可用。 CC攻击和DD攻击的攻击方式也有所区别: CC攻击的攻击方式: 模拟正常用户访问:CC攻击通常模拟正常用户的浏览行为,通过伪造HTTP请求, 向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这些请求看起来像是合法的页面访问。 消耗服务器资源:攻击者利用这些请求占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导致服务器响应缓慢或拒绝服务。 针对性强:CC攻击通常针对特定的页面或服务,攻击者可能知道服务器的弱点,针对性地发送请求。 DD攻击的攻击方式: 分布式攻击:DD攻击通过控制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计算机(僵尸网络),同时向目标发起攻击。 发送大量流量:攻击者利用这些计算机发送大量的流量到目标服务器,这些流量可能包括合法的请求、 伪造的请求或恶意的数据包。 难以防御:由于攻击流量来自多个源头,这使得防御者难以通过简单的流量过滤或限制来阻止攻击。 简而言之,CC攻击更多依赖于模拟正常用户行为来消耗服务器资源, 而DD攻击则通过分布式网络发送大量流量来达到攻击目的,后者更难以防御。 cc防护: cc攻击是针对网站的,DD攻击是针对ip的,处理方式不一样 netstat -ntu | awk '{print $5}' | cut -d: -f1 | sort | uniq -c | sort -n 统计连接的IP netstat -antp |wc -l 查看下连接数 通过以上两个命令,可以判断出哪个是攻击IP,哪个是自己的IP被攻击了 方案: 1.用centos命令,查看连接数,然后把连接数很多的ip,给加入黑名单(我们这边的客户管理平台有黑名单功能, 客户可以自助加入) 2.客户管理平台,看攻击日志,把攻击多的ip,加到黑名单(我们这边的客户管理平台有黑名单功能,客户可以自助加入) 3.在宝塔防火墙上设置防护(cc访问数量太多的话也不一定能防的住) 4.硬扛,cc访问攻击是对网站进行多数量的访问,导致服务器带宽和cpu跑高,网站很重要的话,酌情增值带宽和cpu 5.长时间的被频繁cc的话,建议找到被cc攻击的网站,套cdn cc是对网站的攻击,服务器能做的有限,只能通过软件防护之类的来弄,如果试过123方案后cc数量依旧很多的话, 可以考虑4和5方案